在欧洲,几大光伏企业相继破产,剩余的也在苟延残喘。
近几年,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2011年,我国太阳能电池总产量达到21.157GWp,占世界产量约56.16%。
其中晶硅电池20.592GWp,占世界晶硅电池总量的62.2%;硅基薄膜电池0.565GWp,占我国电池总量的2.67%,占世界硅基薄膜总量1.647GWp的34.3%。2012年中国西部的合理光伏电价大约为1元/kWh(年满发1500小时),中国东部的合理电价大约为1.3元/kWh(年满发1100小时)。他说,在欧洲,电网对居民的零售电价大约在0.2~0.25欧元/kWh,而光伏发电的合理电价大约在0.10~0.15欧元/kWh,用光伏发的电比用电网的电还要便宜,达到了平价消费的水平。青海省的太阳能资源丰富,此次颁布的地方政策中,大型电厂建设计划的数量最多。中国东部平均白天工商业用电价格在0.925元,如果光伏成本再下降30%,即可以达到平价消费的水平。
她说,目前中国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主要还集中在大规模光伏发电厂,而对可安装于工业园区、住宅小区、城区写字楼等的中小型规模的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其在中国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政府的态度是拯救光伏产业的重要着力点。徐新建还认为,黄鸣是其在行业内敬佩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他身上有企业家忘我的精神,做事执著、非常敬业。
不过徐新建本人对补贴一事似乎并不太看重,徐新建指出,光热产业从诞生开始就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有节能补贴很好,没有补贴对公司经营也不产生实质性影响,产品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销售渠道不配合等实际情况,到现在公司还没有领取到补贴款项徐新建说。去年12月14日,桑夏太阳能IPO申请未通过。他还说,节能惠民补贴是国家补贴,且数额巨大,江苏省质检调查组的调查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他要求取消违规报告涉及产品的惠民资格。近日,日出东方董事长徐新建首次在媒体前公开亮相,他认为,中国的光热产业构建了从玻璃到终端的全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国外企业很难效仿。
在这个层面上,徐新建认为黄鸣揭露行业潜规则、对行业问题的曝光是正确的,但他强调这是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行业内部通过整合可以得到规范发展。今年6月27日,皇明太阳能申请终止IPO审查,标志着皇明三次冲击资本市场以失败而告终
11日举行的Intersolar China 2012中国研讨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接受世纪新能源网记者专访,并对近期业内关心的热点问题予以回答。2、度电补贴政策李俊峰表示:先前的,如按照项目造价补贴的方式、按照装机规模计量的补贴方式已经于当前市场不匹配。3、个人分布式核准李俊峰表示:这是一个政策问题,中国个人分布式或将借鉴德国模式,既由银行记帐抵税,解决个人投资分布式电站无法开具发票的问题,但他没有给出该政策改革是否纳入日程。未来正确的补贴方式一定是度电补贴,但具体补贴多少,应以国家出台的政策为准。
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在不断倍增,装机规模在不断扩大。4、大电网与分布式李俊峰认为:分布式是大电网的补充,大电网需要分布式的灵活电源。1、十二五期间中国光伏40GW装机量李俊峰表示:目前包括媒体、学者、企业甚至部分官员对40GW上限概念的解释是不正确的,一切当以国家部委正式公布的信息为准。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关联,不存在竞争问题。
目前各种预测、猜测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两者互相依存,相互关联,不存在竞争问题。
1、十二五期间中国光伏40GW装机量李俊峰表示:目前包括媒体、学者、企业甚至部分官员对40GW上限概念的解释是不正确的,一切当以国家部委正式公布的信息为准。3、个人分布式核准李俊峰表示:这是一个政策问题,中国个人分布式或将借鉴德国模式,既由银行记帐抵税,解决个人投资分布式电站无法开具发票的问题,但他没有给出该政策改革是否纳入日程。
未来正确的补贴方式一定是度电补贴,但具体补贴多少,应以国家出台的政策为准。但值得肯定的是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在不断倍增,装机规模在不断扩大。目前各种预测、猜测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2、度电补贴政策李俊峰表示:先前的,如按照项目造价补贴的方式、按照装机规模计量的补贴方式已经于当前市场不匹配。11日举行的Intersolar China 2012中国研讨会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接受世纪新能源网记者专访,并对近期业内关心的热点问题予以回答。4、大电网与分布式李俊峰认为:分布式是大电网的补充,大电网需要分布式的灵活电源
大笔资金注入中国太阳能产业,像赛维、英利和尚德等公司也都乐于贷款。外媒称,中国的光伏产业,更常见的说法是太阳能产业,正陷入严重危机。
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2007年还不到500万千瓦,2012年年底预计将达5000万千瓦,比世界其他地区的总产量还高一倍以上。日本《外交学者》杂志网站12月8日刊文称,中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产量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激增。
问题很清楚,要么缩小规模,要么破产,要么重组,但这些情况目前为止都没有出现,地方政府因为不愿看到本地失业率上升而提供巨额资助。令人遗憾的是,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需求完全跟不上主要由中国驱动的供给增长。
太阳能产业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欧盟和美国都起诉中国倾销产品和违规补贴,包括为中国太阳能企业提供利息过低的贷款。对了解中国经济的人来说,这个故事并不陌生。供应过剩不可避免地导致全球市场扭曲和受损,因为中国的亏损企业得到补贴从而搅乱市场。在生意好的年份,这些公司靠高额借贷支持投资。
现在,因为供应过剩导致产品价格暴跌。报道指出,更广泛地说,中国光伏行业发生的情况生动展示了中国经济的某些缺陷。
初看之下,这项政策完美无缺。但是,就算这样也不够,因为预测的装机能力仍然远低于严重过剩的供给。
报道指出,中央政府也在促进中国的装机能力,这些新增的能力几乎注定将由国内供应商消化。2007年,全球总需求也不到500万千瓦,而这个数字现在仅增至3000万千瓦左右。
这个问题尤其让人感兴趣,因为它从本质上说是影响中国经济的诸多问题的缩影:包括政府鼓励的过度投资,债务的惊人增长,政府对亏损企业的支持,相应产生的贸易摩擦。但是,对其他国家的太阳能产业来说,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带来了惨痛的后果:德国的Q电池公司和索伦公司以及美国的索林德拉公司和常青太阳能公司都已破产。另一个结果是,赛维、英利和尚德等公司都濒临破产。政府推动的过度投资导致产能严重过剩。
产能过剩因为地方政府和国有银行担心与市场力量相伴的社会影响而被人为维持。在接下来的经济困难时期,作为一项刺激措施,中国政府大力发展太阳能板制造业。
出于对环境的担忧,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欧盟和美国政府的慷慨补贴则促进家庭和企业对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对消费者和环境来说,这是好事情,因为太阳能电池组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便宜。
因此,中国的太阳能电池供应过剩严重破坏全球市场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和GTM研究公司11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美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新增684兆瓦,比去年同期增加44%。
留言0